锦书二字出自《史记·韩非子列传》中的典故。该典故讲述了战国时期的韩非子遇到一位赵国的使者,使者对他说:“吾欲教士,何如?”使者闻言后,赞叹道:“善哉。”于是将所教之言记在纸上,称为《锦书》,并带回国家。因此,锦书二字成为了形容具有珍贵、重要意义的书籍或文件。
锦书二字出自《史记·韩非子列传》中的典故。该典故讲述了战国时期的韩非子遇到一位赵国的使者,使者对他说:“吾欲教士,何如?”韩非子回答说:“士者,十人九贼。夫子以书有十篇曰《仲尼》,以书有十篇曰《老子》,吾欲以书教士,请以书令天下,曰《韩非子》。”使者回答:“夫子先生不修辞令,不彩绘饰,将何以明命?”韩非子答:“秋毫之末,微尘之粒,山只颠而谷复颓,故物之无成与共成者,脱粟而辍稷。独使者以吾教之,焉能用之?若必使者不知韩子之贵,而圣王之崇乎!”使者闻言后,赞叹道:“善哉。”于是将所教之言记在纸上,称为《锦书》,并带回国家。
因此,锦书二字成为了形容具有珍贵、重要意义的书籍或文件。